“热爱”之下 不说“坚持”

——唐湘岳谈“故事老师”麻小娟报道背后的故事

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典型”值得三年涵养与观察

  记者:与《一千零一夜》文章同步在网络热传的,是《光明日报》总编辑王慧敏写下的《新闻背后丨这篇稿子,是一个老记者用心血涵养大的!》,其间提到您“用半年时间涵养一个新闻线索”,请问您是如何得到这个新闻线索的?

  唐湘岳:王总编说的“半年”,是从2021年7月光明日报社举办2021年度新入职人员暨采编业务培训班时,我在与大家分享新闻采访与写作经验之余,和他提到自己有在关注麻小娟这样一个新闻人物算起的。
实际上,我得到这个新闻线索已超过3年。当时我在常德市鼎城区采访国家一级编剧、鼎城区图书馆退休干部、因患肝癌住院治疗的黄士元。采访间隙,该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彭三英,也就是麻小娟这篇文章的通讯员,向我反映她曾在区里的一个演讲比赛上听到了麻老师的故事很受感动,希望我能去了解一下。
作为记者,有人认真地向自己推荐线索,肯定都会重视。当时我们就联系了麻老师并赶了过去,就在蔡家岗中学办公室见到了她。因为彭三英已给我介绍了麻老师的基本情况,我现场主要请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听。  
她当时讲的就是现在文章中的《食堂里的那盏灯》,虽然没有拿稿子,但直到讲完都没有丝毫卡顿,而且声音温柔、情绪饱满,不知不觉将现场所有人都带入了故事情境中。结束,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家都湿润了眼眶,纷纷感慨麻老师讲故事的本领真不错,尤其是对身边事情的提炼、对孩子们思想的引导太用心了。

  记者:一个这么不错的典型,您当时为何没有及时进行报道呢?

  唐湘岳:麻老师出生于1993年,是一位重视孩子们思想沟通与引导的农村年轻老师,非常符合国家乡村教育人才培养需要。
当时,我虽然反复追问过麻老师在农村学校工作的初心以及将来打算,也都得到了自己理想中的答案;但同时也想到了“七年之痒”在各个领域都容易存在,我想看看已经讲了三年多故事的麻老师能否破这个邪,能不能经得住更长时间检验。
接下来的三年多里,我没有再直接采访麻老师,但委托了彭三英多多关注、收集线索等。彭三英每年也都会就相关事情给我打两三个电话,她还说自己因为受麻老师影响也爱上了给她的孩子讲故事了。这也让我觉得,这种等待值得。

尊重新闻事实比展现写作技巧更重要

  记者:我们知道有一本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叫《一千零一夜》,请问麻老师这篇报道文题与之有什么关联吗?

  唐湘岳:确实,我3年多前第一次听麻老师讲故事并被她现场演绎深深感染的时候,就想到了这本故事集中那位善良聪慧的鲁佐德,她给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的国王讲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国王,使得国王因爱听故事而不忍杀她,允许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但我这里又与其有本质不同,是麻老师特色的、中国特色的“一千零一夜”。它是麻老师自愿选择用这种春风化雨般特色方式去熏陶孩子们的心灵,是麻老师主动从书本、从身边提炼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故事去塑造孩子们的思想。这也是当下以留守儿童居多的乡村教育非常需要的“一千零一夜”。
讲故事,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能把这个简单的事做到一千多夜甚至更久,这种爱与陪伴就变得非常难得、非常有价值了。而且我相信,它也会因为孩子们需要,而被更多的老师、家长演绎成更丰富、精彩的“一千零一夜”。

  记者:这标题听来真是匠心满满。关于文章,请问唐老师为何以《我和外婆》故事开篇?

  唐湘岳:我在写作过程中,对这里确实曾存在过纠结。这部分内容中有提到一个《八班教室》毛主席的故事,它更有情节和政治意义。如用它来开篇,人物立意会更高,文章构思也更显匠心。
但我反复和麻老师确认过,她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我和外婆》,当时她感受到孩子们对陪伴和亲情的迫切需要,想起了自己亲爱的外婆那些曾絮絮叨叨给她讲故事的美好夜晚。所以,作为以真实为新闻生命的记者,我不能为了所谓构思更完美而去更换麻老师的“第一个故事”。
以《我和外婆》故事开篇,正好也可以表现麻老师是自然而然地开始了“讲故事”工作,不是谁给安排的教学任务等。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记者:关于麻老师的报道,您推出了一篇文章,还有一首歌曲与一部记录片,请问您为何会用三种表现形式?

  唐湘岳:融媒体时代,既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全面要求,也让我们有了更多、更精彩的表现方式。这次的歌曲和纪录片是与常德鼎城融媒合作推出的。
我觉得文字是人物报道的基础,它容纳着丰富的人物细节、故事、情感和思想,就像一座可供人深入探访的美丽花园。歌曲则可为文章插上翅膀,它词简意丰,旋律朗朗上口,易于反复传唱。何况这里还是麻老师自己的声音演绎,大家也可以从歌声中感受麻老师讲故事的魅力。我这些天还在喜爱这首歌曲的读者们提醒下,将其陆续上传到了QQ音乐、酷狗全民K歌等处,希望有更多人唱一唱这首歌,进而了解麻老师的故事,以及学习麻老师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用情地展现工作魅力。记录片则让文章里的主人公和她的孩子们等,在读者眼里活动、交流起来了,进一步拉近形象与情感距离。

  记者:可以说不管是您,还是光明日报社,这次为了推荐麻老师这位典型人物都铆足了劲。请问您有想过这种广为传播,是否会对麻老师坚持讲故事造成某种压力吗?

  唐湘岳:我这里也说明一下,“一千零一夜”并不是指“一千零一个故事”。因为麻老师只是在工作日的周一至周四夜,作为班主任去查寝时才讲;而且在不同寝室、不同班级可能会讲相同故事。
关于麻老师是否有会压力,我是有很认真地交流、观察和思考过的。
麻老师有多次和我说,讲故事不是谁让她做的,是她自己想做、愿做的,是她教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当一天老师,就会讲一天故事”。
这三年来,麻老师有过被提拔为学校政教主任机会却上任不久便主动卸任,因为她想当班主任,和孩子们有更多更亲近的相处;她和其他年轻女孩一样有了男朋友,但他们的恋爱方式却是经常一起去书店阅读和找素材。所以,我也相信,即使以后麻老师因为种种原因实在不能再到孩子们寝室讲故事了,但她那颗爱学生、爱教育的心,总会找到其他合适的方式,去表达爱,去传播正能量。
另外,正如人们常讲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此我也深有体会。因为常有人问我做了30多年记者,如今都退休了为何还离不开新闻事业。我也是答,它们和我的吃饭和睡觉一样,是被自己健康生命所需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