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连日来,总书记的这番话成为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中的科技工作者群体热烈讨论的话题。大家纷纷表示要勠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埋头苦干、矢志创新,勇担科技自立自强重大使命,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更多力量。
印遇龙 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当好科学养猪“领头雁”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表示,当前我国养猪业面临不少发展瓶颈问题,需要加速科技创新来破解。
印遇龙长期从事生猪养殖科研工作,被亲切地称为“养猪院士”。4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围绕生猪生态养殖、绿色发展等需求,聚集高品质、低残留、低排放的生猪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开展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科技成果。
“饲料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猪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印遇龙说,眼下饲料作物、饲草品种与草场建设等方面都存在技术瓶颈,蛋白质饲料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本地饲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如何提升饲料利用率是保障我国猪禽养殖业快速增长的关键。
“这些都需要科技创新力量的加持。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印遇龙表示,自己和团队将联合国内相关单位,通过研究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的猪禽生长曲线及动态营养需求,构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营养精准供给技术体系,开展关键技术攻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当好科学养猪“领头雁”。
吴义强 落实“以竹代塑” 推动竹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省竹产业产值已超过520亿元,形成了20多个大类、1500多个规格品种的竹产业加工体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吴义强介绍,自己所在的团队正在积极推动竹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我省千亿竹产业目标早日实现。
吴义强长期从事木竹、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与人造板绿色低碳制造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他和团队成员针对竹子“下山难”、竹材加工能耗高、效率低、环境不友好、利用率和附加值不高等“卡点”,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先后攻克竹材防霉防火等功能定向改良、绿色低温快固胶黏剂制备、绿色竹质功能材料高效节能热压成型及清洁生产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目前,吴义强团队正在与相关科研院所及装备制造企业针对竹子采运机械和竹材加工装备开展联合攻关,竹材加工产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功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吴义强表示,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要解决竹材采运“无机可用”“无机好用”的问题;二是解决竹材加工产出低、效率低、能耗高、污染高等问题,打造竹材加工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生产线;三是要深入落实“以竹代塑”倡议,研制更多低碳、生态、性价比高的新产品。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将扎根创新沃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弘扬科学家精神、勇闯科学‘无人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吴义强说。
陈晓红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顶天立地”的研究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必须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不懈奋斗、贡献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在科研一线奋战了30余年,如今仍然在瞄准国家需求展开研究,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斗不止。
数字经济发展是陈晓红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她认为,这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在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方面全面发力,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力之一,如何充分发挥我国人工智能规模市场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促进算力资源供需对接,培育算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算力服务发展的关键。
“当前,算力服务能力逐步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瓶颈。算力基础资源分布不均,技术服务标准尚未统一,多样算力与多元场景精准匹配充满挑战,以算力为新焦点的供应链产业生态竞争严峻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陈晓红表示,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顶天立地”的研究,攻克关键技术,源源不断产出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努力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
单杨 以自有技术支撑加工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倍感振奋,也深感使命在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单杨坦言。
单杨长年研究柑橘加工,如何让小小的柑橘产生最大的价值,是他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标。单杨说,柑橘全身都是宝,但柑橘生理落果几乎无人关注。这些年来,他和科研团队攻坚克难,终于从中提取开发出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类黄酮,产品远销国外,帮助农民每亩地额外增收1000多元,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贡献了力量。
“建设农业强国,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单杨表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将聚焦生物育种、绿色防控、智能农机等关键领域,加强原创性、“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在水稻研究领域尽早研创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质资源和重大新品种,为杂交水稻技术继续领跑世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去年12月,洞庭实验室(食品工程与安全)揭牌成立,单杨被任命为洞庭实验室主任。“农产品加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和团队将围绕湖南的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去做一些前沿性的、前瞻性的工作,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攻克目前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市场垄断,以自有技术支撑加工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单杨说。
余蓉 陈昂昂 黄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