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实情 补短板 强服务 助力我省农村劳动力能就业、就好业

  中人社传媒记者  邓宇

  2023年,在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加、社会预期偏弱等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一系列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落地生效,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其中,作为我国重要就业主体的农民工,是稳就业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

  湖南是人口大省、劳动力大省,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685.69万人。为全面了解节后农村劳动力工作现状、就业意愿和求职期间遇到的困难,以便更好地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省就业服务中心近日面向3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展开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窄、就业不充分、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受访者希望通过提升技能在家门口找到心仪的工作,获得满意的收入。

  节后短暂失业有所上升  选择本地就业趋势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受访者占28.2%,在个体户打工占11.2%,打零工、灵活就业占34.3%,自主创业占9.9%,没有工作的占16.4%。春节后,已就业的受访者比例有所下降,正在求职和没工作且暂不打算求职的比例分别为24.9%和5.1%。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数据信息室主任程杰介绍,近年来,国内农民工流动与就业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明显本地化特征,即便遭受外部冲击,大多数农民工仍选择留在城市继续找工作,表现为短期失业率上升。

  调查中有两项数据变化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相较于户籍所在地,春节前有57.3%的受访者在本市(县)就业,节后除34.8%的受访者跳过此问题外,依然有48.7%的受访者选择该选项,表明劳动者更倾向于本地就近就业。1月29日,省人社厅出台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10条,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着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春节过后,怀化市超半数企业提出了招聘需求,其中劳动密集型的箱包生产企业用工需求尤为紧迫。连日来,怀化市人社局深入开展“春风行动”,推动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题。在沅陵,该县人社局出台务工人员购房补贴政策和子女入学优惠政策,积极引导返乡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在通道,该县人社局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制度,通过全面走访慰问和完善返岗台账,确保农民工按时、顺利返岗复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表示,本地就业的农民工增加,意味着除各自省会城市和一些条件较好的本地都市圈对该群体的磁吸能力提升外,省域范围内县域经济发展也对稳定农民工群体就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动者新年盼薪资上调  3大困难因素影响就业

  双休、五险一金、定期体检、免费班车、免费住宿……湘潭市近日举办2024年“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吸引全市近300家诚信规范、薪资待遇高、生产条件好、生活环境优的企业参加。湘潭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春节前后1个月都是招工旺季,与往年相比,今年参会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更好,薪酬也普遍更高,有意向的劳动者可多方比较,与企业在线沟通洽谈。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4780元,比上年增长3.6%。本次调查数据显示,55.7%的受访者上年月平均工资水平在2000~5000元之间;新的一年,14.4%的受访者期望月薪能上调至3000~6000元。

  不过在实际求职过程中,经济不景气、招聘企业和岗位减少是受访者面临的主要困难因素。同时,满意的工作少、能找到的工作待遇和条件不好也是其普遍反映的问题。记者了解到,不少农民工所在企业采取的是“底薪+计件”模式,生产线是否繁忙直接决定了他们每个月收入的起伏。

  本次调查中,仅有9%的受访者认为每天工时/工作量有增加,49.8%的受访者表示差不多;对于当前就业或收入稳定性方面的感受,2.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稳定,6.7%表示不太稳定,17.4%表示稳定性一般,22.2%表示稳定性较好,16.6%表示工作和收入都非常稳定。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提到,受订单影响,部分工厂招聘需求和薪资待遇呈现出“潮汐式”用工特征:当订单较多时,工厂用工需求大,薪资待遇往往较高,反之收入会相应降低,这使得部分农民工为追求更高收入频繁换工作。该所研究员王俊秀指出,要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首先要改变企业“潮汐式”用工需求带来的收入差距,为他们提高正式、稳定工作的待遇。

  推动人力资源高效利用  大龄劳动者不容被忽视

  “本以为快50岁可能找不到工作,没想到还是有很多企业愿意招我们这种高龄人员。年前我在高铁站广场看到了活动宣传海报,今天特地过来应聘。”2月18日,宁乡市“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现场,今年49岁、家住该市白马桥街道的欧先生向企业提交应聘表格后感慨地说。

  记者获悉,国家统计局界定50岁以上即为大龄农民工。《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95亿人,平均年龄42.3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29.2%,人数已超8000万。随着我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这一群体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受市场环境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用工单位顾虑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大龄农民工亟须找到就业新出路。调查期间,不少受访者也表达了对于年龄偏大、学历较低、企业不愿意要、经验少、技能水平不足以及不知从哪里获取岗位信息的担忧。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民工融入城市和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建议围绕维护大龄农民工就业权利和安全保障制定有关政策,不以年龄“一刀切”,让身体条件允许的大龄农民工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充分就业。另外,支持企业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放宽建筑业等用工难岗位特别是熟练工种岗位的年龄限制。

  此外,外界通常认为农民工年龄增加、体力逐渐减弱后,再就业将几乎不存在任何优势。但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看来,相关部门在引导大龄农民工就近就业方面还大有可为。

  “要着力从拓宽就业新渠道、维护权益等方面入手,落实有力措施,有效促进大龄劳动力就业,全方位深挖大龄就业‘富矿’,有力推动人力资源高效利用。”吴帅说。

  受访人群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3365份有效问卷,主要来自湖南(95.2%)和江西(1.5%),男女比例大致相当(男48.8%、女51.2%)。受访者以农村户口为主(80%),年龄结构以35~44岁和45~59岁为主,分别占38.8%和28.4%。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占21.2%,高中(含中专/技校/职高)占31%,大专占31.4%,大学本科及以上占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