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潮涌扬帆起 南华附一让优秀人才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强驱动力”
年门诊量180万人次,住院10万人次,手术3.5万台次,综合科研实力全省第4……近年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打造一流人才平台、构建一流人才生态,做深做实“引用育留”,实现人才事业蓬勃发展。
亮眼成绩源于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走深走实的学科建设和日新月异的科研事业,更离不开加速沉淀的人才底气。目前,该院拥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72人,博士220人,医师研究生占比82%,人才集聚效应凸显,凝聚力、创新力、战斗力持续增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驱动力”。
海纳百川 形成引才“强磁场”
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基础。近年来,围绕医院发展最需要、人才最短缺的领域,南华附一连续5年推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一批“国之名医”、“全球学者库”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纷至沓来。
创新引才理念。坚持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所有与所用并重”的原则,实施人才队伍“1228”工程,制定高层次人才、临床特聘主任、科研双聘教授和青年博士四类专项引才制度,持续加大引才力度。
广辟引才渠道。利用遍布全国的校友网络,发动多方资源以才引才、以才荐才;打造“南华附一雁归计划”品牌,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法进行推广传播,招贤引才。
压实引才责任。建立医院领导班子联系高层次人才机制,院领导分片指导临床科室、科研所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各学科制定“十四五”人才建设规划,各学科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做到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切实的工作职责。
筑好引才“洼地”。提高人才待遇,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年薪制;对博士人才拓宽职务、职称晋升平台,执行人才岗位绩效,探索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做好人才“管家”,对高层次人才、特聘主任、双聘教授确定专人对接,在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方面予以院级协调,为人才安居乐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消除后顾之忧。
巢暖引凤栖,花香蝶自来。近3年来,南华附一柔性引进特聘主任、双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28人,全职引进各类人才86人。全院现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湖南121创新人才、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等各类人才72人,人才集聚效应初显,发展“底座”更实、“势能”更足。
春风化雨 打造育才“孵化器”
“医院对青年人才非常重视,建机制、搭平台、拓跑道,让广大青年在干事创业中迅速成长。”2019年博士毕业后,邹明向到南华附一骨科任职,并快速成长为骨科研究所科研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30篇。
为培养青年人才,储备后备力量,南华附一推出青年人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从具有博士学位、45岁及以下、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中遴选26名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由院领导亲自授课,实行班委自治与班委轮值制度,提供政策、经费、学习访问等专项支持。邹明向说,青创班让自己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以组为单位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为青年人才有效凝聚了科研合力。
作为内陆非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不仅要靠人才“输血”快速拉开发展空间、激活创新动能,更要靠“造血”厚植事业底气,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南华附一建立起以岗前培训为起点的新进人员培养、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发展的初级人才培养、以“蓓蕾计划”(派出骨干留学、研修)为依托的青年人才培养、以青年专家为核心的后备学科带头人培养的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出台各种人才激励制度,鼓励青年人才创先争优、学历深造。2019年以来,医院内部博士毕业30人,选派攻读博士达100人。要求新进博士和5年内进院的博士需做博士后或参照博士后制度进行2年科研,鼓励博士科研进修,成为医院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主力军。
不拘一格 激活用才“动力源”
为了让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干得成事,去年年初,南华附一在临床医技学科管理团队选拔中,以“目标责任状”形式“挂榜”,引导科室目标与国家、医院战略契合。揭榜人通过自主报名、主动揭榜的形式获取竞聘资格,再经学科团队、医护团队、管理团队层层选贤举能,将真正的“帅”才选拔出来。
相关负责人表示,“揭榜挂帅”突破了选才的“年资”壁垒,鼓励有为年轻人参与竞聘;突破了对主任个人进行考核管理的方式,采用团队式目标责任状,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突破了传统的管理壁垒和学科壁垒,完善服务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模式,使学科管理团队责、权、利高度统一。
通过“揭榜挂帅”,一批青年骨干脱颖而出。40岁的眼科学带头人刘秋平带领团队精研、专攻发展眼底病、眼表及泪液疾病等11个亚专科,推出“科研小讲堂”“医工学科结合转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诊治”等一系列新项目、新机制,并在巨大黄斑裂孔、伴有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复杂眼外伤等眼科疑难复杂手术上取得新进展。
“揭榜挂帅”后,南华附一临床医技管理团队中45岁以下博士41人,平均年龄由50岁降至44岁。科室团队凝聚力增强,创新活力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澎湃。
不止学科带头人“揭榜挂帅”,在“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条路上,南华附一不断走深走实,握好选才“新标尺”、探索用才“新机制”,真正盘活了人才“第一资源”,激荡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垒高平台 各展其才“天地阔”
好的平台是吸引人才的“磁铁”,培养人才的“摇篮”,展示人才的“舞台”。为此,南华附一积极推进临床、科研、服务等平台建设,让人才干事有保障、科研有条件、事业能发展。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现代医学与人工智能结合成为发展趋势。2021年6月,李春权教授及其团队从黑龙江来到南华附一,开启了该院医工交叉研究的新篇章。入职伊始,李春权即牵头成立心血管大数据与影像人工智能实验室,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心血管影像精准分析,为心血管疾病提供全新的诊断治疗靶点,为精准诊治心脏疾病提供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瘤内微生组结合生信组学分析探寻肿瘤发病、治疗耐药或寻找干预新靶点及其新机制;肿瘤与重大慢病临床纠缠交织问题运用医疗大数据分析手段构建新预后模型;开发智慧医疗产品对肿瘤、重大慢病、感染性疾病实现主动监测与干预……通过在平台交叉融合上创新探索,南华附一擦亮了名片,形成了独特优势,并借助平台支撑加速人才队伍成长。
在《南华附一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南华大学“4310”计划等制度激励下,广大青年人才推动医院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近年来,南华附一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在各类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800余篇,授权专利20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涯任搏击。走过80周年风雨兼程,积蓄着磅礴人才能量的南华附一,即将展翼飞向更辽阔的天空。
王珊 苏冰悦 王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