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冠军“点亮”希望灯塔

中人社传媒记者 易巧君 整理

  前不久,巴黎残奥会正式落下帷幕,14名湖南籍运动员夺得12金2银3铜,金牌数再创新高,位列全国第4。其中,周霞、杨超、文晓燕经过顽强拼博,共获得8枚闪亮金牌,而走下赛场的他们也像灯塔一样,“点亮”了更多人的希望。

做自己的偶像

       周霞,1999年7月出生于麻阳苗族自治县吕家坪镇,幼时因脑部受损导致左腿左手肌肉萎缩。
       本次巴黎奥运会上,她在田径项目女子100米、200米T35级比赛中均勇夺金牌,继续保持她2016年里约热内卢、2021年东京残奥会辉煌战果,也进一步坐实这个活泼开朗的苗乡妹子曾经的豪语“我就是我自己偶像”所言不虚。
       但周霞开启奔跑之路却有几分心酸。父母为了生活长年外出打工,加上身患残疾,年幼的她吃了不少苦,偶尔还会受到一些同龄孩子欺负,但倔强的性格让其变得更加坚强。
       “我要比他们跑得都快!”一次放学回家路上,小伙伴们不经意的追逐游戏激起了周霞的斗志,当时落后的她暗暗给自己鼓劲。从那天起,每天上学放学,她都是一路奔跑,一学期下来,小小的身影从落到最后变成遥遥领先。
       “小小个子,跑得很快、很拼命,一眼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特意在本子上记下了‘周霞’这个名字。”第一次在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见到周霞的场景,启蒙教练张小伟记忆犹新。而得知她身患残疾后,其“更感觉自己拣了个宝”——这个比正常孩子跑得还快的小女孩,肯定是个具有运动员天赋的“好苗子”。 
       从此,清晨天刚蒙蒙亮,听见教练吹响起床哨,睡梦中的周霞便迅速起床,洗漱好立刻跑到楼下坐上教练的摩托车去训练场……训练场上多少次跌倒,周霞已经记不清,她只有一个信念,不停奔跑,一路向前。
       2016年里约,第一次登上残奥最高领奖台,伴随着雄浑的《义勇军进行曲》,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周霞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本次的2枚金牌与破2项世界纪录,让她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一直跟自己比,一直超越自己”的信念也在心里深深扎下根来,至今一直持续开花结果。

做儿子的榜样

        “老婆,冠军到手了!”9月2日凌晨,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高桥社区,谢立娥收到老公杨超从巴黎发来的信息,热泪夺眶而出。
       今年45岁的杨超,出生在蔡家岗镇一个普通家庭。幼年丧母,5岁在一场车祸中失去左腿。初中时因家庭变故,他早早辍学进入社会,学过无线电维修,做过生意,在工厂打过工……2006年,杨超原来从事的行业越来越难做了,便打算装假肢后重新找份工作。在去区残联咨询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推荐了残疾人体育竞技这一出路,杨超抱着试试的心态报了名。
       27岁的杨超被选中开始练习射击,虽然起步晚,但他对自己苛刻至极,每天都是训练场和宿舍“两点一线”,练到右手虎口生出老茧、手掌严重脱皮。付出终有回报。这些年,杨超一次又一次打破记录,让国歌一遍又一遍响彻世界赛场。
       杨超说,他的人生因为射击更精彩。在练习射击的漫长训练岁月里,枯燥无味是日复一日的真实写照,但若个把月不摸抢,又非常“想念摸枪的感觉和射击时的状态”。
       而他的这种精彩效应还延伸到了儿子杨天翔身上。比赛的这些天,在父亲的影响下练习射击的杨天翔特意从省体校赶回家中,与妈妈一起为爸爸加油助威。
       “从一开始排名第八,到逆袭冠军,爸爸沉着冷静、稳打稳扎,每一次举枪射击都让我受益匪浅。”这个腼腆的男孩看了父亲的比赛后对记者说,“爸爸是我的偶像,是我心中的大英雄。”
       杨天翔如今已深深爱上了射击这项竞技体育,他几乎每天都会和杨超联系请教。“爸爸总是叮嘱我,现在不要光盯着靶上的成绩,打得好是惊喜,打得不好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练牢基本功才是关键。”杨天翔说,“我一定以父亲为榜样,在射击道路上坚定走下去。”
       9月4日,杨超在混合50米手枪SH1级决赛中再夺金牌,并打破残奥会纪录。加上之前在里约残奥会和东京残奥会上夺得2枚金牌,他已将4枚残奥金牌收入囊中。

做群体的代言

  本届巴黎残奥会上,文晓燕共参与包括男女400米混合接力在内的4个田径项目,均获得金牌,实现了“大满贯”。
文晓燕,1997年出生于桃江县松木塘镇,因出生时脐带绕颈导致左侧肢体有一些功能障碍。这虽然没有影响她的普通生活,但左侧肢体功能受限会让右侧特别受力,所以跑步时会出现右侧肌肉代偿,产生一系列肌肉疼痛问题。
       对于文晓燕而言,要想在竞技体育上实现突破,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刻苦训练,文晓燕在里约残奥会和东京残奥会上夺得5枚田径金牌,并在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上3天3破世界纪录。
“2022年,我在运动员之外有了一个新身份——医院员工。2023年,我又有了一个更加骄傲的身份——全国人大代表。”如今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职业社会康复部任副主任的文晓燕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更加感受到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意识到青春的闪光不仅体现在赛场和工作中,更体现在为民履职的使命担当上。
在履职的第一年,文晓燕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工作进行调研,围绕完善残疾人运动员教育体系以及妥善安排残疾人运动员就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随着调研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文晓燕关注的话题也开始突破体育圈,聚焦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在履职过程中,文晓燕与许多优秀残疾青年交上朋友,“越是了解他们克服身体残障就业创业的经历和故事,就越是感到敬佩,我关注残疾人权益保障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热情也越发高涨”。
文晓燕一直坚信,残疾虽然改变了人生轨迹,但只要坚定理想,同样可以出圈出彩。“我相信,在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青年奔跑在奋斗的赛道,赢得精彩人生。”文晓燕说,“我也将竭尽所能,继续关注残疾人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勇担重任的青春姿态为残疾人‘撑伞’,让自己的青春在勤勉履职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