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就业优先 24条重磅举措来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9月25日发布,部署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保障平等就业权利等24条举措。这是新时代以来,首次从中央层面出台的促就业指导性文件。

看点一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
        《意见》明确,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提出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确定、重大生产力布局要同步开展岗位创造、失业风险评估。同时要求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
        “这些举措旨在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良性互动,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陈云说。

看点二  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当前,“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突出。
        《意见》明确要求,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
        《意见》在强调统筹抓好教育和就业的同时,就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作出全面部署。包括指导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等。

看点三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是就业工作重中之重。针对不同就业群体面临的不同问题,《意见》突出精准分类施策。
        着眼于拓展青年就业成才渠道,《意见》提出,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到位于县乡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意见》要求,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
        针对3亿农民工群体,《意见》提出,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推出一批适应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的新职业,注重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

看点四  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信息不对称、供需失衡,也是就业市场承压的一大原因。
        将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空间相关规划,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库……意见作出一系列安排,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完善就业服务,是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核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说,多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将有效提升求职招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供需双方搜寻匹配成本。
新华社